太仓市城厢镇第四小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防范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有效地消除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危害,贯彻执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救”的方针,做到遇事不惊、临危不乱,妥善处置紧急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事故带来的损失,保障全体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校实际以及今年我国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师生身体健康严重损害与生命安全的诸如意外伤害、火灾、校舍倒塌、重大食物中毒、犯罪嫌疑人行凶、重大传染性流行性疾病、自然灾害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健康的事件。
二、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 长: 胡婷婷 书记 校长
领导小组副组长: 范胡萍 张强 副校长
沙 妮 副校长
韩 旻 副校长
沈 平 总 务主任
凌 艳 德育办主任
金 芝 德育办副主任
戈建红 教科室主任
杨 慧 教务处主任
韩 旻 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成员: 沙 妮 王 芳 杨 慧 秦建虹 谢静波
各年级组长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及德育办、总务处、教导处、年级组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并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1.宣传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突发事件处理水平,加强日常监测。
2.指挥有关人员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及时通知家长。
3.调动各处室开展抢救工作,学校及时将造成伤害的师生送到就近医院,协助相关机构进行救治,做好登记工作。
4.根据需要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交通工具等相关设备、设施;
5.根据需要对人员进行疏散、隔离等处理,并报市教育局及真镇政府,采取紧急措施;
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一)消防事故应急预案
1.发生火灾时,由后勤组长陆老师马上切断电源;领导小组副组长总务处秦主任带领学校义务消防员以及非正班主任老师先灭火,并由总务处秦主任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教导处谢副主任迅速指挥自然、科学老师(徐老师、李老师)搬离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若火势蔓延,由领导小组组长向“119”消防指挥中心报警,并立即报告市教育局和镇政府。
2.由领导小组副组长陆副校长立即组织、指挥师生疏散,撤离到安全地带。各年级蹲点校行政领导到所在年级领导年级组长指挥各班级学生有序疏散。
一年级1、2、3、4班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迅速通过颖悟楼(3)底楼走廊向西有序地撤离到运动场西侧(北面)跑道集合。一年级5、6班以及二年级5、6班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通过颖悟楼(3)东面二楼过道,从悦悟楼图书室西侧下楼梯向东,通过悦悟楼和颖悟楼(1)广场,迅速奔走到食堂前篮球场集合,远离火灾现场。
二年级1、2、3、4班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由颖悟楼(3)西楼梯有序地撤离教学楼,然后迅速向西奔走到运动场西侧(北面)跑道集合。
三年级1、2、3、4班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撤离到班级前面的空地,然后迅速沿人和路向东有序地撤离到篮球场集合。三年级5、6班以及四年级5、6班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通过颖悟楼(1)二楼东面过道从悦悟楼二楼麦秸画工作室北侧楼梯有序地撤离,下楼梯后迅速沿境和路向东奔走到排球场集合。
四年级1、2、3、4班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由颖悟楼(1)东楼梯有序地撤离教学楼,然后沿人和路向东迅速奔走到篮球场集合。
五年级1、2、3、4班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撤离到班级前面的空地,然后迅速向西有序地撤离到运动场西侧(南面)跑道集合。六年级5、6班以及五年级5、6班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由颖悟楼(2)西楼梯有序地撤离教学楼,然后迅速向西奔走到运动场西侧(南面)跑道集合。
六年级1、2、3、4班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在六年级5、6班以及五年级5、6班学生撤离后由颖悟楼(2)西楼梯有序地撤离,下楼后迅速向西奔走到运动场西侧(南面)跑道集合。
特教班从悦悟楼二楼麦秸画工作室北侧楼梯有序地撤离,下楼梯后迅速沿境和路向东奔走到排球场集合。
在悦悟楼二楼、三楼上课的班级由上课的教师组织学生从悦悟楼西侧楼梯有序地撤离(先二楼班级,后三楼班级),下楼后迅速向西奔走,到运动场北侧空地集合。在美术教室和音乐教室(2)上课的教师组织学生向西奔走,到运动场北侧空地集合。在舞蹈房和音乐教室(1)上课的教师组织学生向东从举办仪式的大门厅处迅速奔走到篮球场集合。
结集完毕,各班班主任清点人数,向年级组长汇报“脱险”人数,对未撤离教学楼的学生各个班级要再进行“救护”。
3.阻止学生救火。
4.大队辅导员徐利老师引导消防车辆。消防车到来之后,校内人员配合消防专业人员扑救或做好辅助工作并做好自救工作。
5.由总务处主任组织好老师,尽可能地保护好现场,由办公室主任、人事秘书金老师做好涉及本案的有关证人证事记录。
6.紧急电话:119 120 110
(二)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1.各班(年级)组织学生群体性活动或外出活动,必须向校长室请示、报告,经同意方可活动,并有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2.建立教师责任制,活动的组织者或首位发现突发事件的教师为第一责任人。如发现学生身体异常或受到意外伤害时,应立即报告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马上送伤害者到医院诊治同时通知受伤害者的家长,。
3.重大伤害事件由领导小组组长及时报告市教育局和镇政府。
4.领导小组组长组织领导小组成员以及活动组织者、参与者迅速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做好有关材料。
5.由领导小组副组长陆副校长负责协调妥善处理事故。
6.上课或课间发生伤害事故参照上述条款执行应急处理。
7.紧急电话:120 110
(三)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1.凡就餐后,师生出现不明病因的肚痛、胸闷、恶心、乏力昏沉、呕吐、水泻等症状,各年级组长、各班主任、值日教师应马上报告校长室。
2.总务处主任立即与医院联系诊治,采取救护措施,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并向教育局、镇政府及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包括:时间、地点、中毒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
3.校长助理沙妮老师、食堂管理负责人陈贤明老师和食堂从业人员保护现场,做好预留食品、蔬菜的取样工作,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急于冲洗,以备卫生部门检验。
4.由领导小组副组长张副校长带领保健室老师以及相关年级组长、班主任老师迅速排查食用致毒食物的师生名单,并查询他们的身体状况。
5.根据事态发展情况,由领导小组副组长陆副校长和班主任老师迅速与家长联系。
6.总务处如实汇报有关情况,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诊治、调查、事故处理工作。
7.紧急电话:120 110
(四)突发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应急预案
1.由德育办做好传染性、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和公共卫生工作,尤其是做好当前的甲型H1N1宣传防治知识,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2.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制度,对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传染性、流行性疾病,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领导小组组长立即向卫生防疫部门和市教育局报告,听取卫生防疫部门的处理意见。
3.对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师生交叉感染和扩散。
4.各班班主任配合保健老师在校园、教室内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对可能受到危害的该班学生和任课老师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5.各班班主任做好晨检工作,坚决杜绝染病学生带病来校。对于染病已经医治的学生必须由医院出具诊断证明已康复并不再存在传染危害后方准来校上课。
6.马上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共同配合预防和诊治。学生病愈回校后,任课老师要做好补课辅导工作。
7.紧急电话:120 110
(五)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1.德育办负责宣传有关台风、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知识,增强师生防灾意识,提高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救本领。
2.总务处定时和不定时排查校园的房屋、排水管道、电器设施、消防安全设施、树木、窗户等安全方面的隐患,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处理。
3.接到上级指令或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信号,需要停课的,则立即采取措施停课放假。必要时,在未接到上级主管部门停课通知而情况紧急的,由学校应急事件处理小组讨论决定停课放假。由校长向教育局、镇政府报告。
4.暴风、暴雨天气,各班要有秩序地组织学生安全返家,对低年级学生做好必要的扶送工作。
5.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在接到台风、暴雨信息时,随时待命,做好有关工作。发现灾情时,后勤组长陆老师在下班前切断电源,检查和加固校内悬挂物等。各班正副班主任负责关好教室门窗。
6.发生破坏性灾害后,学校领导带领全体教职工立即做好抗灾自救工作。同时,做好灾后卫生防疫工作,防止传染疾病在校园滋生、蔓延。
7.紧急电话:120 110
(六)刑事案件应急预案
1.有犯罪嫌疑人来校行凶或偷盗,发现这一突发事件的教师应马上报告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接报后,总务处主任立即召集保安、后勤组长陈老师等老师迅速赶到现场,和其他老师一起,制止犯罪嫌疑人犯罪行为,对于行凶的犯罪嫌疑人要与其周旋,争取有效时机,终止其行为。同时向校长报告。
2.由校长根据具体情况,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向教育局、镇政府部门报告。
3.对于可能出现的师生伤害,由陆副校长迅速与医院联系,做好救护准备。
4.总务后勤人员及相关年级老师保护现场,同时向知情人了解事情真相,如有物品被盗,人事秘书金老师要对被盗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并做好登记;
5.公安机关介入的案件,学校老师特别是涉及到的年级老师要积极协助配合公安人员勘察现场,为侦破案件提供条件。
6.紧急电话:120 110
(七)生活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
1.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后,单位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紧急组织有关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迅速开展现场调查,查找污染原因及污染物,了解污染物的种类、性状、毒性及污染程度,掌握供水范围及接触人群身体健康危害程度等,分析污染的扩散趋势,并据此提出科学、行之有效的紧急控制消除污染措施。
2.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水质监测方案,科学采集水样和检测,快速找出主要污染物,并进行动态水质监测,及时掌握水质污染程度、污染趋势、水质动态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确定污染物、污染治理、恢复供水提供科学依据。
3.当出现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或桶装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威胁供水卫生安全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供水,在保证水质卫生安全质量的前提下采取其他临时供水途径,以保证饮用者正常生活饮用水问题,避免和减少水污染对饮用者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4.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后,应依法立即、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水污染事故状况,配合卫生监督部门开展有关调查、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开展水质监测,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在卫生监督部门的指导下,制定限期治理方案,针对水污染环节和污染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控制事态进一步的蔓延和扩大,严防水污染事故再次发生。
5.当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得以控制,污染原因消除后,在恢复供水前,必须重新进行自备水源水或二次供水水质检测,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后方可供水,并公示学生,及时解除控制。
6.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后,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完成调查、控制、处理,并形成书面材料(内容包括事故经过、现场调查检测结果、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处理经过、效果、存在问题及建议等),按时逐级上报。
四、注意事项
1.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要稳定师生情绪,要求
各类人员不以个人名义向外扩散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2.如有个别家长来校探视,由陆副校长带领德育办戈主任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和接待工作;
3.事故发生后,要注意维护正常的学习秩序和工作秩序,辅导员和党员骨干要做好受伤害人员的思想工作;
4.如有新闻媒体要求采访,必须经过学校党支部同意,未经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采访,以避免报道失实。
太仓市城厢镇第四小学
202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