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教学理论学习
董敬华老师向教研组内的老师介绍什么是跨学科。20世纪70年代很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这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奥地利学者埃里克·詹奇将教育或创新组织看作一个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系统:目的层次、规范层次、实用层次、经验层次。詹奇认为,对于每一组相邻的层次而言,上一层次都赋予了下一层次目的性意义,而跨学科就是在相邻的高层次目的指导下,低层次中不同学科间的协调。通过多个层次目的的协调,最终得出适用于整个系统的共同目标,该共同目标可更好地协调整个系统以适应外界的变化。跨学科课程是整合两种及以上学科的观念与方法,以解决真实问题为抓手,进而催生跨学科思维的一种课程范式。从“目的—手段”维度看,跨学科课程以获得跨学科思维为目的,以跨学科观念和方法为手段,以解决真实问题为中介。
凌银老师认为跨学科课程是以跨学科思维培育为取向的课程。跨学科思维是一种整合思维,它通过移植、共融、联动、互补的作用机制实现学科整合,这些机制的本质就是跨学科思维,跨学科课程正是以这种整合思维实现对真实问题的解决。跨学科思维是高阶整合思维,具有跨学科的问题意识、边界识别意识以及领域互动意识等思维特征。跨学科课程着眼于跨学科思维培育和整体性人格培养。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但我们没有向学生展现生活这个独特的统一体,而是教他们代数、几何、科学、历史,却毫无结果……”学科是单向的,生活是完整的;学科不代表生活,生活需要智慧。
常晨老师认为跨学科课程是以解决真实问题为抓手的课程。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化知识为智慧,跨学科课程首先表现为课程内容的这些改变。同时,运用跨学科观念解决真实问题,发展学习者的跨学科理解力,跨学科课程本质上是学习场景与方式的变革。在这里,学习即探究、即行动、即跨界、即问题解决。作为学习方式,跨学科课程突破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视为行为刺激与改变的观点,也突破了认知学习理论将学习视为信息加工、存储与提取的个体认知过程的见解。跨学科课程视学习为发生于具体情境中的社会关联实践,是具体、鲜活的,是多维社会关联与交往互动的。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对于跨学科教学的理念和意义有了全新的理解,在接下来的课堂实践中将尝试用跨学科理念来指导教学,从而更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