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核心素养导向下数学教学质量的针对性措施”主题研讨记录
2023年11月13日,城厢四小数学教师集中会议室,开展了主题为“基于新课程核心素养导向下数学教学质量的针对性措施”的校本研讨活动,整理总结如下:
低数组老师认为:核心素养内涵包括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也应着眼于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如(1)以实践操作为载体,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体会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理解知识的本质;(2)渗透数形结合思维,构建知识模型,促进思维的螺旋提升;(3)注重数学阅读,增强学生知识经验的广度和深度,积累数学学习能力。
低年级计算教学尤为重要。把枯燥的数学计算上得更有趣,更灵活,更能益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而小学生学习,练习运算最现实的内驱力就是兴趣,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创设一些生活情境,或游戏,把计算与生活等更好地应用起来,寓教于乐,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切实提高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事。
中数组老师认为:要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必须立足我们的课堂。我们学校致力研究的“学·思·做”课堂,以“学”为主线,以“思”为内核,以“做”为重点,以学习活动为组织要素,指向于学科知识结构化、可操作、能体验的课堂教学范式。这样的课堂实践,以学习活动为组织要素,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积极建构学科知识结构化、可操作、能体验的课堂教学范式。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每次课堂活动的学习任务设计尤为重要,我们在设计过程要聚焦问题性:围绕问题情境驱动设计活动任务。活动任务是探究活动的核心要素,组织高阶思维的探究活动也是从学习任务出发,而学习任务的设计要紧紧抓住关键问题,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提出需要深度探索与思考的问题,让学生沉浸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体验。
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尤为重要。主动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渗透核心素养。“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也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和解决。对于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和见解,不仅要给予鼓励,而且要表扬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大家一起去深层次地思考交流。
高数组老师认为:首先,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素养培养相结合。要想更好地在核心素养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就要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科的素养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学生在学习课程的时候,建立起来的某种学科的素养是和课程的学习相结合的,所以核心素养和学生的学科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学校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时,就需要做到符合实际,要能够从学生和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进行教学,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水平,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学科素质也统一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形成更加完整和谐的教学系统,将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这种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巧妙地体现出来。
其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核心素养。数学学习要帮助学生进行合理提炼,建立数学模型,渗透数学思想,提升核心素养。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不仅可以为数学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提供桥梁,而且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工具。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并解决问题。数学的价值之一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所以课堂教学中应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