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题视域下数学作业设计研讨活动
2023年3月13日,城四小数学教师在数学课题研究视域下,开展了小学数学活力课堂作业设计研讨活动。活动主要分为以下两个环节:
一、学习中拓展“作业设计”思路
参加小学数学作业研讨市级直播活动,在活动中,老师们聆听了《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作业设计及反思》《动手又动脑 促进学生学力生长》等实践作业设计的有关报告,报告中分别阐述了各个学校对数学实践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评价等方面的措施,并分别展示了个性化实践作业对学生思维拓展提升的良好促进作用。丰富了数学教师对“学做一体”数学课堂培养小学生深度思维方式方法的认知,从课堂教学发散到课堂作业设计,明确了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同样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走向深刻。
二、研讨中形成“作业设计”策略
老师们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展开课题研究视域下作业设计、布置、评价等方面的深度研讨,并得出了初步的方法策略。如下:
一年级:
1.由“教材”向生活转变,注重作业的趣味性
2.由“机械”向“探究”转变,注重作业的多样性
3.由“被动”向“自主”转变,注重作业的差异性
二年级:
1.作业难度要符合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
2.合理转化作业形式。二年级不布置笔头回家作业,但可以设计有趣的实践操作类作业,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思。
3.要提高作业的设计质量。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作业布置需要分层、弹性和个性化,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三年级:
1.置动手操作类的作业,这样的作业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数形结合,将抽象转变为形象化,化难为易。
2.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能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内容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不能追求形式上的作业设计,而应具备现实意义,将重点放在具体实践上,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课堂上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讨论总结,迁移应用,练习作业,反馈信息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逐步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四年级:
作业设计要突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巩固和运用。
作业布置要针对课堂教学的达成度来精心安排,不能按照备课时的作业设计生搬硬套。
作业设计贯穿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巩固练习、预习和复习等教学环节,而作业布置一般安排在课堂教学的后段或者课外,有的当堂完成,当堂达标;有的课后完成,反馈教学效果,以利后续教学活动的设计。
4.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应课程理念,而且反应课程价值。要设计分层作业,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设计多元作业,发挥作业的拓展功效;发挥作业的评价激励功能,提高作业积极性。
五年级:
1.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以生为本
2.作业设计要有实践性,注重应用
3.作业设计要适当留白,培养创新性
4.作业呈现形式多样化
六年级:
1、精心选材,布置趣味性作业;走进生活,布置现实性作业。
2、学以致用,布置研究型作业;因材施教,布置层次性作业。
3、学科整合,布置日记型作业;活学活用,布置综合型作业;培养能力,布置拓展型作业。
4、丰富作业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变化作业形式,提高实践能力;优化作业评价,增强学生信心。
5、适当控制作业时间,掌握好作业的难度和数量。
6、合理分配作业类型,创设作业交流平台。
接下来,城厢四小数学教师们将会应用和实施这些作业设计的理念和策略,促进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及激发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