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课堂 把脉指导
作者:王菊迁 时间:2023-10-30 点击数:
为发挥朱棣文集团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带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10月26日,朱棣文教育联盟“王迪名师工作室”十月研修活动在城厢四小举行,工作室全体成员参与活动。
首先,工作室成员王菊迁老师执教六上Unit4《Then and now》第四课时。老师们认真倾听记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写下了自己的思考。
接着,导师王迪老师给出了评价。王老师的课能从单元主题出发,围绕“Then and now”进行教授,各环节过渡自然流畅。Checkout time源于书本但又高于书本,能根据单元内容进行改编,让文本更加充实,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又复习旧知,做到了新旧整合。这节课围绕change来探讨,又抓住了never change与德育融合,体现了立德树人的理念。王老师建议,能否将never change贯穿于整节课,把新课标理念更好地融入课堂。
王雨洁:王老师执教了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Then and now》巩固板块暨绘本融合阅读。作为一节复习课,王老师巧妙地将不同年级的重要知识点有效融合,在复述课文的板块,添入五年级重点句型 be good at。同时,注重创编文本,在听音完成短文的环节,改编了书本checkout time 的内容,使文本的听写更生动丰富。在绘本阅读时,王老师循循善诱,将情感教育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在阅读的每个板块,巧设问题,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值得学习。
王璟:王老师的课结构精巧,紧扣主题“then and now”,从story time中Mike一家的今夕对比,再到绘本中小男孩家的对比,再过度到学生自身上,层层递进。绘本处理逻辑缜密,情感线上王老师善于挖掘绘本中的人文情感,从各个小细节上让学生体验亲情的无私付出和母爱的亘古不变。在语用方面,王老师擅长用开放式回答,引导学生从较长的绘本文本中寻找今夕对比的关键性句子,总结并进行复述。以复述的句子为蓝本形成作文范本,辅助学生进行写作。整体结构顺畅自然,一气呵成。课堂活动涵盖了听说读写,各个活动设计比较深入,所以可能最后的写作环节时间比较紧张,小小的建议就是把前期的听力活动简单化,在写作环节给予学生更充裕的思考时间。
周清:王老师的课流畅自然,层层深入,围绕“过去与现在”主题,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课堂先由复习story time导入,再由歌谣chant“I say you say” 热身为教师自编的听力填空打下语言知识的基础,富有巧思。在听力训练后教师自然引入绘本阅读,先引导学生整体阅读封面及故事,进行泛读,再由教师提出的问题层层引入文本的精读,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阅读策略的指导,鼓励高年级学生合作解决生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最后王老师让学生代入主人公去想象自己会对妈妈说什么,指向课堂的德育目标,引导学生结合他们在真实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去思考,是一堂很有实效的课。
陈鋆:本节课王老师的主题是:《Then and now》与绘本A tiny TV的读写融合课。选用的教材是六上U4Then and now中checkout time板块,融合的绘本为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The Tiny TV。主教材主要是通过学校的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学习过去时的语言知识。利用外挂式:从学校的变化到家庭的变化;互补式方法:从学生的今昔生活之对比,通过变与不变的对比,切入到绘本《A tiny TV》。王老师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直接地,间接地进入绘本封面解读。第二步,读中活动时,王老师设置了三个大问题:How was their life a long time ago? How did they get the TV? Do they keep the TV now?带动小问题进行细致阅读,对文本进行信息处理,体验文中哪些是未变,哪些是已变。让学生品味故事含义。第三步,以读促写,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变化并提供合适的写作支架,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从外貌,品质等方面谈一谈,写一写今昔变化。本节课除了可以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外,更能起到绘本育人的功能。万事皆可变,唯有爱永存。
每一次集中都是成长和蓄力,通过本次观课和研讨活动,大家集思广益,对课堂教学的开展有了更深的认识。工作室全体成员将在导师的带领下,继续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学习和思考,向着更远的方向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