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理论学习3

作者: 时间:2023-04-19 点击数:

课题名称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学·思·做”课堂建构的研究

2023.4

文章名称

聚焦思维 学会阅读——关于语文教学守正创新的一点思考

网络

容:

我国古代的学校教育,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语文学科,实行的是经学、史学、哲学、伦理学等综合的“大语文”教学。由于我们不像西方一样具有独立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所以在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发展中对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研究与培养没办法做到细化、精确。但传统教育十分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学思结合,强调语文能力的培养不能脱离思维训练。《论语》中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从“学”“思”二者的关系上,深刻揭示了学习的内在规律。《孟子》也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从学习结果上概括了思维的功能,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中庸》更是把学习过程明确划分为五个重要阶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博学”即广泛学习,这是基础,是前提;“笃行”,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这是根本;而“审问”“慎思”“明辨”都属于思维过程,是关键,它们实际上包括了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思维全过程。离开了完整的、缜密的、深入的思考,纵然“学”得再多也不过是浮光掠影,“行”也终将缺乏脚踏实地的可靠基础。在阅读训练的方法上,古人也主张熟读、精思、博览。例如,《荀子》要求读书“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朱熹提倡读书必须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眼到是看,口到是读,心到就是领会、理解。朱熹说:“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读书须是仔细。逐句逐字,要见着落。若用工粗卤,不务精思,只道无可疑处。非无可疑,理会未到,不知有疑尔。”崔学古则主张,读书应该首先“求明,不先求熟。明则自然易熟”。

想:

读书不能只是知识的习得与再现的“记忆型”学习,而应该是能动的“思考型”学习,因而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不应看作任何个人的兴趣爱好,而应是阅读教学的基本遵循。在倡导“创造性”学习、“素养型”阅读的今天,能动的“思考型”学习更是“知识社会”时代的必须。社会要求语文课程与教学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变革,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在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守正创新,才能使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品质的提升真正落到实处。

语言训练和语言实践是有区别的。通过学校语文课程定向的“学得”与在社会生活中随机的“习得”的区别。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之所以倡导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并不是真实的社会性语言实践环境,这犹如部队的军事训练是为了适应实战的需要,模拟真实的战场环境一样。但即使是“最真实”的训练,也仅仅是一种仿真、拟真,而不是真实发生的实战。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太仓市城厢镇第四小学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0288 号